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三个切面看山西转型发展新动能

体育正文 256 0

从三个切面看山西转型发展新动能

从三个切面看山西转型发展新动能

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5月28日,《新华每日电讯》发表题为《从三个切面看山西转型发展(fāzhǎn)新动能(dòngnéng)》的报道。 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(zhuǎnxíng)综合配套改革(pèitàogǎigé)试验区,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(de)重大任务。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寄予厚望,“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”“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”。 锚定(máodìng)转型目标,山西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、深化全方位转型,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(chǎnyè)创新深度融合(rónghé),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,具有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。 初夏时节,万物并秀(bìngxiù)。记者深入项目建设、文旅消费和企业科创一线,从实打实的项目、可感知的体验、看得见的数据中,触摸三晋(sānjìn)转型(zhuǎnxíng)脉动。 把“增量(zēngliàng)”做成“新量” 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,智能化设备高效(gāoxiào)运转……走进位于忻州市定襄县的(de)山西宝航重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热火朝天的生产和(hé)数智化改造景象扑入眼帘。 “技改升级让公司(gōngsī)产能和产品质量(liàng)双双跃升,目前订单量饱满,生产计划已排至10月份。”宝航重工(zhònggōng)董事长助理范卫兵说,数智化建设项目总投资2.08亿元(yìyuán),主要购置数控车床、数控转床等设备(shèbèi),同步建设数字化管理系统,预计8月份投产,届时可实现超大环形锻件的技术突破。 在煤、焦、冶、电等传统产业抓技改升级的同时,山西着力培育发展新(xīn)动能(dòngnéng),打破路径依赖,形成新增量。 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,根本上(shàng)是要实现(shíxiàn)新旧动能转换。加快推动新投资和新项目建设,既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(zhuāshǒu),也是当下稳经济、长远增后劲的关键所在。 山西(shānxī)省委把今年确定为“重大项目建设(jiànshè)年”,加力扩围实施“两重”“两新”政策,建立6个万亿级重大项目储备库,超前(chāoqián)谋划“十五五”标志性、牵引性项目,并从强化要素保障(bǎozhàng)、优化审批服务等方面推动项目建设。 在(zài)今年山西第一次“三个一批”活动上,全省累计签约、开工、投产(tóuchǎn)项目近500个,总投资1300多亿元。这些转型项目,聚焦电子信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(shēngwùyīyào)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,勾勒出未来几年(jǐnián)山西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轮廓。 随着重大项目加快落地,促转型(zhuǎnxíng)、补短板的综合效能开始显现。 新型科研机构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(yánjiūyuàn)高质量运行项目,是今年山西确定的百项重大工程项目之一。研究院院长孙予罕说,实验室加快建设的同时,一批科研成果已率先(shuàixiān)问世。不久前(bùjiǔqián),研究院承担的循环流化床快速(kuàisù)调峰(diàofēng)技术实现工程应用,未来有望为新能源电力增加300亿千瓦时消纳空间,带动近百亿元装备制造业产值。 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,一季度全省投资(tóuzī)规模持续(chíxù)扩大,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(yōuhuà),高技术产业投资、设备工(gōng)器具购置投资、民间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3.6%、29.2%和10.2%,均高于全省投资增速。 2024年8月23日(rì),游客在隰县小西天景区参观。亚明摄 走进临汾市隰县小西天(xiǎoxītiān)景区,游客们(men)无不被眼前精妙绝伦的满堂悬塑所折服。今年“五一(wǔyī)”假期首日,小西天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542%。 去年8月起突然承接(chéngjiē)“泼天流量”的山西隰县,在加强(jiāqiáng)文物保护监测的同时,今年增加了(le)景区(jǐngqū)周边酒店、民宿数量,打造特色美食街,推出设计精美的文创产品,开通4条旅游路线,把县域旅游资源串珠成链,游客参观热情显著提升。 地上文物看山西。作为华夏文明的(de)发祥地之一,山西拥有超过2.8万座古建(gǔjiàn)筑、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数量均居全国首位。随着(suízhe)《黑神话:悟空》的持续火热,不少昔日沉睡的古建已成为文化、古建爱好者(àihàozhě)的热门打卡地。 “爆红容易‘长红’难。让游客在古建中看到(kàndào)古代工匠精神、感受东方审美只是第一步。要把短期流量变成(biànchéng)长期‘留量’,关键要练好内功,更新业态(yètài),提升综合体验。”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(xuānchuán)推广处处长张晴说。 紧抓文化(wénhuà)消费、创意体验、科技加持等新“风口”,山西引导各地景区运用AI、VR等数字(shùzì)技术,升级景区服务设施及智能化设备,打造沉浸式夜游、展览、演艺等数字文旅新场景新空间,让(ràng)静态的文化遗产(wénhuàyíchǎn)活起来。 “五一”假期,大同市重点景区热度持续攀升,游客同比增长15%。大同市文旅局副局长刘海鹏说,以“深度(shēndù)参与+科技赋能”为核心的沉浸(chénjìn)式演艺(yǎnyì)成为亮点之一。永泰门广场《因为大同》迎宾盛典再现北魏王朝恢宏气象,古城户部角(jiǎo)大型行进沉浸式旅游演艺《如梦大同》首演(shǒuyǎn)即引发观演热潮,代王府《天下大同》光影秀(xiù)等实景演艺吸引大量游客。 差异化体验是(shì)高质量旅游的(de)生命力所在,独特且具有辨识度的区域特色文化IP,远比千篇一律的打卡点更动人。 在唐代诗人王维的故乡晋中市祁县刘家堡村,唐诗宋词被巧妙地融入墙壁画中,游客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之中。这个常住人口(chángzhùrénkǒu)仅300多人(duōrén)的村庄挖掘王维文化IP内涵,制作出“祁县王维城市数字人”,并配备(pèibèi)诵读唐诗、与王维对话、体验汉服等特色活动,推出多条主题研学路线,引来众多(zhòngduō)研学团队(tuánduì)前来体验。 文化“软实力”正在成为转型发展“硬支撑”。统计数据(tǒngjìshùjù)显示,一季度山西重点监测景区的接待人数同比(tóngbǐ)增长20.4%,旅游消费(xiāofèi)活力十足。文旅热潮也带动跨区域人员流动保持活跃,全省公路(gōnglù)、铁路旅客周转量均实现8%以上增长。 让特色产业长成“冠军”,把优势产业(yōushìchǎnyè)结成“链条”,这是作为内陆地区(nèilùdìqū)的山西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方法论。 在中磁(cí)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,自动充磁机嗡嗡作响,一个个小磁片快速下线。公司董事长董清飞说,这是第三代稀土(xītǔ)永磁材料制作的轮毂(lúngǔ)电机磁钢,就安装在电动自行车的后轮轮毂中,用来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(jīxiènéng),从而带动车轮转动。 凭借一片小小的(de)磁钢,中磁科技拿下国内轮毂电机磁钢市场40%的份额,收获了制造业(zhìzàoyè)单项冠军产品和专精特新(tèxīn)“小巨人”企业的称号。 连续20多年深耕钕铁硼永磁(yǒngcí)材料的研发生产,是这家企业在细分赛道保持领跑的秘诀。“即使企业亏损时,也从未压缩研发投入。”董清飞说,除轮毂电机磁钢外,公司加快新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升级,不断挖掘蓝海(lánhǎi)市场,目前(mùqián)已(yǐ)形成7个大类、37个牌号的产品体系。 精准(jīngzhǔn)培育优质(yōuzhì)中小企业,是山西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推进新型(xīnxíng)工业化的重要抓手。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处处长杜红伟说,围绕重点产业链、特色专业镇(zhèn)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,山西支持创新型企业加大(jiādà)研发投入,开展大企业“发榜”中小企业“揭榜”活动,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。 截至目前,山西创新型中小企业已有4484户,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03户,其中国家级(guójiājí)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32户,国家级制造业(zhìzàoyè)单项冠军企业18户,太原重工(zhònggōng)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获评(huòpíng)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首座“灯塔工厂”。 点上突破的同时,山西统筹产业(chǎnyè)结构调整(jiégòutiáozhěng)和空间布局优化,推动创新要素积沙成塔、聚星成火,加快构建产业、产业链、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生态(shēngtài)体系。 今年以来(jīnniányǐlái),山西省级重点产业链“链主”企业再添新军,山西晶科能源智造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光伏、碳基新(tànjīxīn)材料(cáiliào)和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产业链的“链主”企业;太原市重点专业镇实现扩围,新增了清徐煤基新材料、阳曲(yángqū)中医药健康、尖草坪装配式建筑(jiànzhù)部件及材料3个市级重点专业镇。 产业链与专业镇(zhèn)“双轮”驱动效应日益凸显,成为(chéngwéi)推动转型(zhuǎnxíng)发展的重要(zhòngyào)引擎。目前山西已形成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+41家“链主”+105家“链核”企业的产业链格局,梯度培育形成“24+131”省市专业镇格局,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近180万人。 在去年省级重点产业链(chǎnyèliàn)累计(lěijì)营收突破7000亿元的基础上,不久前(bùjiǔqián)发布的《山西省重点产业链能级跃升2025年行动计划》提出,将进一步推动(tuīdòng)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融合发展,力争今年营收突破8000亿元。 行走在当下(dāngxià)的(de)三晋大地,转型热潮如火如荼。这片承载着五千年文明(wénmíng)的黄土地,正以更具韧性和张力的产业图景,回答着新时代的转型之问。
从三个切面看山西转型发展新动能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