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当好“香江卫士”——记驻香港部队“大渡河连”

体育正文 264 0

当好“香江卫士”——记驻香港部队“大渡河连”

当好“香江卫士”——记驻香港部队“大渡河连”

我国自主研发的出口型战斗机——歼-10CE,最近(zuìjìn)在国际地区冲突中一战成名,火爆出圈,引起国际军贸市场(shìchǎng)的广泛关注。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所设计、成飞制造。日前,总台央视记者来到了这里,独家采访当年参与(cānyù)歼-10研制(yánzhì)的设计师、制造者们。 在机库里,记者见到了当年参与歼-10飞机研制的(de)副总设计师,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谢品(xièpǐn)老先生。谢总告诉记者,歼-10CE是在歼-10基础上改进的一款用于出口的单发单座(dānzuò)多用途战斗机,它具有体系协同作战,强电磁对抗环境下,超视距(shìjù)多目标攻击以及多模式对地精确打击(dǎjī)能力,很多人亲切称它为“猛龙”。 时任歼(jiān)-10飞机副总设计师 谢品:歼-10系列(xìliè)飞机从研制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,但是你看还是这么漂亮,富有时代感。 时任歼-10飞机副总设计师 谢品:这个(zhègè)飞机是鸭式布局,鸭翼的好处是它(tā)跟机翼前沿交汇在一起以后成为(chéngwéi)一个墙涡,墙涡从机翼上表面过去以后增加流动速度,也就是增加升力。 尽管它的设计始于40多年前,但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,如今的歼(jiān)-10CE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。例如,为了降低雷达反射面积,它的座舱(zuòcāng)进行了镀膜处理(chǔlǐ),它的进气道采用的也是一种独特设计。 时任歼-10飞机副总设计师 谢品:这个进气道,我们称为蚌式进气道。进气道在飞机机身底下,中间(zhōngjiān)有个隔缝,让飞机的低能量负面层(céng)气流能够通过(tōngguò)缝里头排走,就减少了飞机的阻力。这种(zhèzhǒng)进气道的重量轻。 蚌式进气道、鸭式气动(qìdòng)布局,歼-10CE身上的秘密武器,谢老如数家珍,但其中最吸引记者的却是一个叫“近视眼(jìnshìyǎn)”的词。飞机怎么也会得“近视眼”呢(ne)? 时任歼-10飞机(fēijī)副总设计师 谢品:过去我们搞歼-7、歼-8的(de)时候,飞机是(shì)“近视眼(jìnshìyǎn)”,为什么?探测(tàncè)不远。现在的雷达技术先进,探测大概200公里是没问题的。另外飞机有11个外挂架。可以挂武器,挂各种吊舱,配上远射程的超视距导弹,具有很好的杀伤力。 如今,歼(jiān)-10系列战机早已摆脱了(le)“近视眼”的困扰。歼-10CE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,在中距空战中能先敌(xiāndí)发现、先敌跟踪、先敌射击,成为当下空中作战的主力军。 宋文骢是歼-10的总设计师,在他(tā)的带领下,中国的战机开始从“仿制跟随”走向(zǒuxiàng)“自主创新”。 20世纪80年代,世界各国的(de)战机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,而中国的飞行员还在依靠(yīkào)地图和罗盘进行远航。研制(yánzhì)新一代战斗机,成了当时最紧迫的任务,团队的压力非常大。 谢品老先生说,歼-10的诞生,源于1982年的一次(yīcì)“意外”。当时,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宋文骢(sòngwéncōng)代表(dàibiǎo)团队(tuánduì)参加新一代战机的论证评审会。原本,他只是去提些建议,完善方案。但就在这次会议上,领导“意外”地给了他们15分钟的发言机会。 在短短的(de)15分钟里,宋文骢从未来战争的需求出发,提出了(le)(le)新战机应具备机动性、超视距空战等先进性能。他的发言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,原本保守的二代半方案,也被改成了先进的三代机方案。 歼-10总(zǒng)设计师 宋文骢在(zài)现代和(hé)未来的战争当中,谁掌握了制空权,谁就掌握胜利的主动权。从事航空高科技研究,要勇于探索(yǒngyútànsuǒ),不断创新,敢于突破,特别要在关键技术和核心能力方面抢占制高点。 谢品老先生说,宋文骢的话一直激励着(zhe)他。“忠诚奉献、自力更生(zìlìgēngshēng)、艰苦奋斗、勇攀高峰”,这不仅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内涵,更是中国航空人的信念(xìnniàn)。 讲述“争气机”横空出世的(de)故事 歼-10原型机首飞(shǒufēi)(shǒufēi)的当天。首飞前,时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(jítuán)成飞总工程师的薛炽寿独自一人步行3000米,默默陪伴着飞机,定格下来了“一机一人”的浪漫画面。 本可以坐上(shàng)牵引车前往起飞跑道,他为什么要(yào)独立步行陪伴歼-10走到起飞线? 记者:在首飞的当天,薛总您陪着首飞机从(cóng)机库走到了它(tā)的起跑线。为什么那个时候您一定要陪着它走? 时任歼-10飞机现场副总指挥(zǒngzhǐhuī) 薛炽寿:因为“娃娃”出来了(le),要上考场了,要好好送一程,“娃娃”出来不容易。 在跑道的起飞(qǐfēi)点,薛炽寿将“娃娃”交到了试飞员雷强的手中。他说,当时心里并没有十足把握,因为歼-10的新(xīn)技术(jìshù)比例超过了60%,而当时国际上同等战机采用新技术也就是30%。 1998年3月(yuè)23日下午(xiàwǔ)2点41分,随着“开车”指令下达,歼-10缓缓滑动,逐渐加速,随后冲向天空。 时任歼-10飞机现场副(fù)总指挥 薛炽寿:飞了大概23分钟。 记者(jìzhě):记得这么清楚,23分钟。 时任(shírèn)歼-10飞机现场副总指挥 薛炽寿:雷强胆子也大,因为规定(guīdìng)他不要做动作(dòngzuò)的,他还做了一点小动作,机动性能特别好,首飞很成功,终于把“争气机”造出来了。 这一刻,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(nénggòu)自主研制(yánzhì)新型歼击机的国家。 现场的人们激动地起身(qǐshēn)欢呼,总设计师宋文骢带着设计师团队(tuánduì)第一时间迎了上去,也留下了这样一张照片,照片上的每个人都眼含泪水。 歼-10首飞飞行员 雷强:当时一落地,宋总(宋文骢)过来就把我一抱,都60多岁了(le),当时他满脸的(de)泪水(lèishuǐ),我也就流泪了。这么多年,人家看不起(kànbùqǐ)我们,到国外去培训,外国的飞行员看不起中国(zhōngguó)的飞行员,都说你们中国还有试飞员,你们要试飞员干什么?你们的飞机全部都是(quánbùdōushì)在外国买的,或者是买来以后你们自己仿制的。从歼-10起咱们就正式有了一套(yītào)中国的航空工业的设计、制造、试飞到装备部队整个流程的一套体系。 记者:当时我记得(jìde)在首飞的现场很多人都哭了,包括雷强也哭了,您(nín)哭了吗? 时任歼-10飞机(fēijī)(fēijī)现场副总指挥 薛炽寿:哭了。这是喜悦的泪,高兴的泪。飞机造出来确实不(bù)容易,所以我很感动。这架飞机是中国人的骄傲。 那一天,现场的所有人都哭(kū)了。为了这23分钟,为了这架战机,他们(tāmen)从黑发到白发。总设计(shèjì)宋文骢说:“从这天起,歼-10首飞的3月23日,就是我的生日!” 歼-10总设计师(shèjìshī) 宋文骢不要等,不要靠,也不要指望(zhǐwàng)外国人会帮助你,通过我们(wǒmen)自己的努力,让歼-10飞机流淌我们自己的血液。我们就一定要做得(dé)比他们好,一定要使我们这个飞机,进入世界先进行列。 一鸣惊人 细数歼-10系列成功之路(chénggōngzhīlù) 首飞成功(chénggōng),只是歼-10系列战机辉煌征程的起点。从试飞到列装,从国内到国际,这(zhè)款“空中利剑”用一次次亮眼的成绩,书写了中国航空工业(hángkōnggōngyè)从“仿制跟随”到“自主创新”的传奇。 追梦者为战机(zhànjī)装上“中国翅膀” 歼-10系列战机从(cóng)20世纪(shìjì)80年代艰难起步,到21世纪初列装,再到今天批量(pīliàng)出口并(bìng)取得战绩。它的意义已经远超战机本身,是中国航空工业从“仿制跟随(gēnsuí)”到“自主创新”的分水岭,承载着一代航空人的梦想与汗水,彰显了中国航空工业自力更生、勇攀高峰的冲天志气。 歼-10系列战机的故事还在继续。我们致敬一路伴随(bànsuí)歼-10高飞远航的奋斗者,那些凝结在金属机身中的智慧与(yǔ)热血,值得永远铭记(míngjì)。 (来源:央视新闻(xīnwén)客户端)
当好“香江卫士”——记驻香港部队“大渡河连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