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贫困户到科技特派员顺昌蜂农的“甜蜜逆袭”

体育正文 137 0

从贫困户到科技特派员顺昌蜂农的“甜蜜逆袭”

从贫困户到科技特派员顺昌蜂农的“甜蜜逆袭”

中新网(zhōngxīnwǎng)福建新闻6月4日(rì)电(张丽君 林伯烟)“换蜂王时要注意蜂箱温度,这时候加巢础片能提高繁殖效率……” 3日清晨,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(shùnchāngxiàn)洋墩乡洋坑村村民郑全富的直播间里已是热闹非凡。屏幕前,这位曾靠救济度日的贫困户,如今正以市级科技特派员的身份,向蜂农直播讲解养蜂技术。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(dào)带富带头人,他的蜕变故事,成为精准扶贫(fúpín)与科技赋能乡村(xiāngcūn)的生动注脚。 郑全富向蜂农直播讲解养蜂技术。顺昌县融(róng)媒体中心供图 时间回到2016年,一场重病让郑全富的家庭坠入深渊,成为(chéngwéi)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。“最困难(kùnnán)的时候,家里连买(liánmǎi)蜂箱的钱都拿不出。”回忆往昔,他仍感慨万千。转机出现(chūxiàn)在顺昌县委县政府的帮扶政策中——2017年,他被送往福建农林大学蜂学(fēngxué)学院系统学习中蜂养殖技术。在蜂学实验室里,这个握(wò)着蜂箱手都会发抖(fādǒu)的农民,啃下了《蜜蜂生物学》《蜂群高效管理》等专业教材,最终掌握中蜂快速繁殖核心技术。 郑全富(左)讲解养蜂技术。顺昌县融媒体(méitǐ)中心供图 学成归来的郑全富像换了个人。他用扶贫(fúpín)小额信贷买来30箱蜜蜂,在自家后山搭起蜂棚。“别人养蜂靠经验,我靠技术算着(zhe)养。”他独创“温湿度调控繁蜂法”,使蜂群(fēngqún)繁殖周期缩短40%。2018年(nián),蜂群从(cóng)30箱暴增至200箱,2019年更是达到700箱的规模,年产蜂蜜超1.5万斤,销售额突破80万元。“第一次数着一沓(dá)沓钞票时,手都是抖的。”他笑着说,眼里闪着光。 “自己(zìjǐ)富不算富,大家富才是真的富。”2019年,郑全富牵头成立“手牵手互助养蜂合作社”,首批吸纳12户贫困户入社。洋坑村(cūn)村民吴德亮(wúdéliàng)至今记得第一次接受指导的场景:“郑老师蹲在蜂箱前,手把手教我辨认蜂王状态,连巢脾间距都量给我看。”在他的带领下,合作社成员年均(niánjūn)增收(zēngshōu)1.2万元,吴德亮家的50箱蜜蜂年收益(shōuyì)达8000元。 作为政府特聘养蜂讲师,郑全富的(de)足迹遍布高阳乡大富(dàfù)村、南坑村等10余个村落。2019至2021年间,他(tā)累计开展培训60余场,指导120户贫困户掌握养蜂技术。“有次去小筒村讲课,下大雨路滑摔了一跤,膝盖至今留着疤。”他挽起裤腿笑(xiào)着说(shuō),“但看到学员们的蜂群产蜜时,觉得一切都值了。” 2022年,郑全富被聘为南平市科技特派员,同年开启直播带“技”模式。“手机支架一摆,全国蜂农(fēngnóng)都能听我讲课(jiǎngkè)。”他的直播间里,既有云南蜂农咨询抗寒技术,也(yě)有东北农户请教(qǐngjiào)蜂群越冬管理,单场直播最高观看量达3.2万人次。截至目前,他已开展线上线下培训200余场,惠及农户超(chāo)5000人。 “我是靠(kào)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站起来的,现在要把技术还给乡亲们。”如今的郑全富,既(jì)是合作社(hézuòshè)理事长,又是抖音“养蜂达人”,还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(shūjì)。2021年,他获评“脱贫攻坚(gōngjiān)先进个人”,今年更(gèng)入选省级乡村振兴人才库。“下一步想建个蜂产业数字平台,让更多农户通过手机学技术、卖蜂蜜。”谈及未来,他指着后山成片的蜂箱说,“这‘甜蜜事业’,我要带着乡亲们一直干下去。” 从负债累累到年销百万,从等待救济到反哺乡邻(xiānglín),郑全富用蜂箱搭起脱贫桥,以技术化作金钥匙,在(zài)闽北山区书写了一段“小蜜蜂撬动(qiàodòng)大产业”的乡村振兴佳话。(完)
从贫困户到科技特派员顺昌蜂农的“甜蜜逆袭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